一款未能落地的文創產品 7月,完成學業的余江從福州遷至北京,正式開始了職場生涯。這名曾就讀于福建江夏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男孩,曾因一場文創大賽,與三坊七巷緊緊結合在一起。 余江設計的“坊巷時光”系列文創作品,以牌坊為主題,讓呆板的水泥牌坊化身為生動可愛的形象,廣受好評。 應用于印章、掛飾的牌坊文創產品,多了幾分靈動。然而,由于“坊巷時光”未能找到落地的途徑,余江沒有選擇留在福州繼續他的“事業”。如今,在北京一家公司從事設計策劃的他,回憶起他已束之高閣的作品時,仍覺可惜。 在創作“坊巷時光”前,余江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文創作品最能代表三坊七巷。 “游客們最先感受到的,應該是這些牌坊和建筑?!庇嘟J為,了解它們之后,才會有興趣尋找坊巷背后的故事。于是,余江與同學劉玨華一起,開始用文創作品去活化三坊七巷的門牌和建筑。 設計師用牌坊為架構設計的衍生品 余江的想法,得到了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副院長孟昭洋的支持,在他的指導下,“坊巷時光”斬獲福建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獎項。 然而,雖然定位為旅游商品,但余江的作品并未進入工廠和景區商店。 “當時找不到企業資源,也接觸不到官方渠道。”余江告訴記者,獲獎后,他的作品由于市場資源不足,進展到一半就停止了。 與余江有相同經歷的,不在少數。 “想要成功打造三坊七巷文創產品,一個能有效整合生產和銷售渠道的組織必不可少?!?/p> 孟昭洋說,現在從事文創設計的團隊許多不是為了走向市場,而是參加各類設計比賽獲取榮譽;也有一些團隊致力于市場推廣,但他們在完成對傳統文化的文創設計后,由于得不到官方認可,運營得很艱難,想成功要投入較大的成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