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任何工藝長期深入專研都如同修行一般” ? 在三坊七巷的“福工皮具制造所”,80后的何巍將福州本土的皮箱制作融入到自己皮具制作的工藝里,每一件成品都是何巍的一次自我認可。 ? 這幾天,何巍和他的兩個徒弟為了趕制一場福州雪茄節使用的皮具,格外的忙碌。 ? “雖然雪茄套定的量不多,一個雪茄套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。”何巍說,以匠人的標準做好每一件事作品,把它當做藝術品,努力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。 皮具制作:打孔 ? 80后的何巍,前兩年一頭扎入這個行業,拾起漸漸消失的手藝,在圈內也小有名氣: ? 2014年底,他帶著“福州制造”的皮具亮相紐約時裝周上,一時驚艷了許多人;2016年6月,福州髹(xiū)漆全牛皮箱制作技藝被列為第三批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。 皮具制作:縫線 ? 傳統手工藝元素 融入皮具的設計 此前,福州臺江區舉辦的創意集市活動,何巍帶著他的制作皮具和舊時流行的全皮箱。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全皮箱,乍一看像木箱,斑駁外殼顯示它年代的久遠。里外都裹著牛皮,敲擊時聲音比木箱悶。 皮具制作過程:縫線 何巍介紹說,在制箱過程中,要用特殊工藝把粗厚的牛皮像縫衣服一樣一針一線地縫到木板上,每個棱角都有隱蔽的縫合線和縫合折角。 ? 據介紹,髹漆全牛皮箱和藤漆皮枕、花燈、“鏡箱”、“桶石”曾是福州特有的民間五大嫁妝。如今除花燈外,其他4種都已基本在市面上絕跡。 ? 何巍師從劉爾誠,劉爾誠是楊橋巷全皮箱作坊“福泰盛”的第三代繼承人,也是最后一代。 傳統手工皮具制作需要的工具及成品 在民國時期,福州當時很流行全皮箱,在楊橋路就有60多家店面,可謂是全皮箱集市一條街。據介紹,舊時條件好的人家嫁女要訂做一種“四季花全皮箱”,一套4個,分別畫著四季特有的4種花卉,用來裝四季衣物。 ? 解放后不久,楊橋路上的全皮箱作坊都被合并到了皮件廠,從此市面上再難買到全皮箱。1985年后,皮件廠不再生產全皮箱,只剩少數匠人偶爾在家做一些。 傳統手工皮具制作需要的工具及成品 何巍說傳統皮具融入歐美的技藝 “當時我拜師時,師父叫我去找些原材料水牛皮等,但是市面上基本不生產全皮箱,原材料更是沒有。”何巍說道,“雖現在沒人定制全皮箱,但偶爾有人會來問是否會修、或者做皮枕技藝,我覺著這些傳統手藝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,應該要流傳下去,不要遺失。” ? 何巍對記者說,隨著時代日漸變化的審美,傳統手藝也要創新和融合,他希望把傳統手工藝像軟木畫、漆藝等融入到皮具制作中,甚至加入歐美的制皮工藝。 ? 網絡直播、線上選課 用互聯網吸引受眾 互聯網時代直播成為了熱門話題,何巍也嘗試用這種形式來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傳統皮具制作。他在他的工作臺上架著一臺手機,直播他一天的工作,只是這個“主播”在直播過程中較少和網友互動。 ? 因為在制作皮具時,需要專注。“直播時間不固定,之前一周都有一到兩次,還是挺多人看的,有的網友會說,我知道你們店,在三坊七巷;也有人會問些具體制作的過程。” 何巍師從劉爾誠,劉爾誠是楊橋巷全皮箱作坊“福泰盛”的第三代繼承人,也是最后一代。何巍目前招收兩個學徒。 在社交平臺上,何巍還開通了線上選課、體驗培訓的微店。課程分為初級、中級、高級。“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,看學習培訓的程度。”何巍對記者說道,“現在傳播渠道很多,要利用這些平臺,傳統工藝需要更多的人關注。” ? 據介紹,開設的皮具制作班也培訓了大幾百人。 學徒要經過三個月的考核期 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坊路上,福工皮具制作所就是何巍工作所在地。小蔡是何巍招收學徒,她對記者說,對皮具制作很喜歡,感興趣,所以就來學了。 ? 要當學徒,必須要經過嚴苛的三個月考核期。何巍目前帶著兩個徒弟,他希望這幾年再好好打磨技藝,琢磨出更多中國元素融入皮具制作。在傳承上,會繼續挑選好的苗子傳技藝;另外通過互聯網等平臺,讓更多人認識傳統皮具制作。 在社交平臺上,何巍還開通了線上選課、體驗培訓的微店。 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坊路上,福工皮具制作所就是何巍工作所在地,時常有游客在窗口前駐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