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甲戲最初源于明末清初,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、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游行,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、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。 而高甲戲的丑,相對于其他劇種,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。高甲戲的舞臺,不夸張地說,是丑角的舞臺。 ? ? 關于高甲戲,你知道多少? 關于閩南傳統,你又了解多少? 一起來聽聽90后新生代文創設計者——蘇小琳,講述一場高甲戲丑在多元文化中的碰撞。 ? 1 傳承——作為閩南人的蘇小琳,從小常被曾祖母帶著,在各大戲班看高甲戲。曾祖母去世時非常希望看到孫女做的畢業設計,因此蘇設計了這一套與曾祖母的回憶,想讓天上的她看到。同時,以高甲戲為代表的閩南傳統文化在日漸沒落,她希望通過這些衍生品的設計,能夠將閩南傳統文化傳揚下去,使高甲戲不被遺忘。 ? 2 丑角是高甲戲中的經典。雖然世人常認為“丑”有不好的含義,但設計者蘇小琳認為,如果丑能給大家帶來歡樂,它本身也是一種美。 于是,她把高甲戲的12丑角提取出來,用幾何圖形概括丑角的元素及精髓,把12個丑角的圖形應用到不同的衍生品上,從而完成這套設計。 作品中的每個丑角都有自己的性格標簽,如媒婆丑,設計者根據她的性格特征,提取她的形象元素,根據她平時在戲劇中行為,定義出標簽吃(jia)了(mie)嘛 ? 3 說到創作中遇到的困難,設計者蘇小琳坦言,在風格的選擇上遇到過難題,因為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會有一些差異,所以在確定是用幾何簡約的創作或是Q版造型塑造時,曾有過一些困擾。 ? 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很少關注高甲戲,觀眾減少,高甲戲本身也面臨著一個后繼無人的問題。因此,在這套設計里,設計者又在取名《初心不變》的抱枕里加入了一個故事—— 來自高甲戲里,生性樂觀的戲丑們 迫于生活的壓力,不得不脫下戲服 到KFC和麥當勞打工 當觀眾變成顧客,戲臺變成收銀臺 生活迫我脫去戲服,卻卸不下我的妝容 ? 即便是“寄人籬下” 這些承載傳統戲曲文化的藝術家們 仍然保持著樂觀和倔強 ? 那是屬于閩南人的豪邁豁達 敢拼敢贏、善惡分明的品質 ? 說到未來,設計者蘇小琳表示她會繼續從事文創設計。 閩南文化有很多的精神瑰寶可以挖掘,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中華傳統,進行生活化社會化的設計,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,想來這也是一種傳承。 文創,讓傳統重新躍然紙上 只要戲還在演,觀眾一定會在 在東西方文化融會交叉的今天 同樣的人,不同的扮相你又會選擇哪一個? Just do it |